|
中心主任/總主持人/計畫主持人
洪明奇 Mien-Chie Hung
現任職位:中國醫藥大學校長/講座教授/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分子醫學中心榮譽主任
研究亮點:
- 發現EGFR受體家族新功能,為深入瞭解腫瘤形成和發展開拓新的視野。
- 鑒定癌細胞和癌細胞微環境信號通路/網路之間的串擾(crosstalk),因此能夠有效預測病人是否對靶向治療產生耐藥性。
- 建立生物標誌物指導的靶向療法因而能更有效地治療癌症病人。
- 建立克服腫瘤耐藥的聯合治療法。
榮譽獎項
- 2023年入選知名網站Research.com論文引用指數排行(台灣):「Best Medicine Scientists」第1名,D-index為162。
- 2022年入選知名網站Research.com論文引用指數排行(台灣):「遺傳及分子生物」第1名、「臨床醫學」第2名、「台灣最佳科學家」第2名。
- 2022年國家新創獎(前15強)–以甲基化EGFR為三陰性乳癌腫瘤生物標記及癌症標靶。
- 2021年被選為「跨領域高被引(HiCi)研究人員(科睿唯安)」,多篇論文在所選領域和出版年份之引用率排名前1%,表現出其顯著的科學影響力。
- 2002年當選中研院院士,2010年被遴選為美國科學進步學會生物科學部院士(AAAS fellow),2023年榮任「世界科學院」新任院士。
|
|
中心副主任/計畫主持人/核心平台負責人
邱昌芳 Chang-Fang Chiu (學校網站) (醫院網站)
現任職位:中國醫藥大學醫學院醫學系學士班內科學科教授/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癌症中心院長
研究亮點:
- 目前擔任中國醫藥大學暨附設醫院癌症中心院長,並曾擔任多年之血液腫瘤科主任,臨床經驗非常豐富。
- 在過去二十幾年來,對於附設醫院建立癌症標準照護、造血幹細胞移植暨研究、癌症中心以及臨床試驗中心,有著重要的貢獻。
- 近五年來連續被聘請為臺灣食品與藥物管理局、藥物評估中心以及Taiwan Cooperative Oncology Group(TCOG)/國家衛生研究院之諮詢與審查委員,並擔任優良臨床規範(Good Clinical Practice/GCP)之評審委員。
- 積極參與癌症照護品質議題,不僅執行衛生署「提升癌症照護品質計畫」,對於衛生署建立「癌症診療品質認證」制度更是出力良多,是國內關鍵性人物之一。在研究方面,邱院長與其團隊也共同發表許多論文於SCI期刊,包括Cancer Research、Leukemia、Oral Oncology等。
- 為中國附醫執行衛生署「建置癌症卓越研究中心計畫」之計畫共同主持人,實屬傑出的臨床科學家及領導者。
|
|
中心副主任/計畫主持人/計畫聯絡人
王紹椿 Shao-Chun Wang (個人網站)
現任職位:中國醫藥大學醫學院副院長/生物醫學研究所教授/癌症研究中心主任/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分子醫學中心副主任
研究亮點:
本團隊研究聚焦於腫瘤轉移、癌症抗藥性、及相關之免疫微環境。我們的研究發現細胞增生壓力透過DNA代謝的關鍵酵素活性與調控腫瘤微環境,進而影響癌症發展。此外,我們探討能夠調節腫瘤細胞中免疫檢查點和T細胞耗竭的遺傳與表觀基因機轉,藉以檢查其上游機制和下游靶標。在研發蛋白藥和細胞治療策略方面,我們致力於開發來自膠質母細胞瘤等癌症病人的腫瘤類器官平台,並積極與臨床醫師合作,發展新型腫瘤生物標記物和治療靶點。
榮譽獎項:
- 2022年國家新創獎(前15強)–以甲基化EGFR為三陰性乳癌腫瘤生物標記及癌症標靶。
|
|
計畫主持人
佘玉萍 Yuh-Pyng Sher
現任職位:中國醫藥大學生物醫學研究所教授/生化暨分生所所長/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分子醫學中心副研究員
研究亮點:
- 研發四個生物指標,可預測癌復發高風險病人以及篩選出適合相關標靶藥物治療的病人群,邁向臨床應用。
- 開發新穎抗胰臟癌小分子新藥,強化臨床用藥的療效。
榮譽獎項:
- 中國醫藥大學暨附設醫院跨領域研發團隊榮獲第十七屆國家新創獎(題目:ADAM9蛋白酶抑制劑作為新穎抗癌藥物)。
- 榮獲2021百靈佳殷格翰生醫新創獨角獸Grass Roots支持計畫。
|
|
計畫主持人
山口浩史 Yamaguchi Hirohito
現任職位:中國醫藥大學生物醫學暨研究所教授
研究亮點:
- 研究靶向治療、免疫治療等多種藥物的耐藥機制,開發克服耐藥性的新治療策略。
- 開發新的抗體-藥物偶聯物以靶向抵抗傳統療法的實體瘤。
榮譽獎項:
- 2022年國家新創獎(前15強)–以甲基化EGFR為三陰性乳癌腫瘤生物標記及癌症標靶。
|
|
計畫主持人
陳怡文 Yi-Wen Chen
現任職位:中國醫藥大學生物醫學研究所教授/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3D列印醫療研發中心副主任
研究亮點:
研究方向是透過三維列印技術應用於醫學領域,從醫學影像建模到生醫材料開發,並將其實體化為醫療器材,研究主軸包含醫學影像分析及生物基質開發,近期利用創新生物基質開發藥物篩選平台,協助臨床醫師跳脫guildline選擇合適用藥,目前針對3D動態培養系統,大量製造基因改質之奈米外泌體,並利用工程技術將不同應用之藥物載入,進行疾病控制、修復醫學或抗癌治療。
榮譽獎項:
- 2021未來科技獎。
- 2017、2018、2019、2020、2022年國家新創獎、新創企業獎。
|
|
共同主持人
李興國 Xing-Guo Li
現任職位:中國醫藥大學生物化學暨分子生物研究所副教授
研究亮點:
在癌症的標靶治療研究上表現傑出,發現蛋白質精氨酸甲基轉移酶(PRMT)可用於神經母細胞瘤的標靶。
榮譽獎項:
- 2018年獲得Andrew McDonough B+(Be Positive)Foundation's Childhood Cancer Research資助,2019年獲得Children's Cancer Research Fund's Emerging Scientist和Infinite Love for Kids Fighting Cancer/Bear Necessities Pediatric Cancer Foundation Independent Investigator榮譽稱號。
|
|
共同主持人
許榮茂 Jung-Mao Hsu
現任職位:中國醫藥大學醫學院生物醫學研究所助理教授
研究亮點:
- 為世界首位發現受體酪氨酸激酶(receptor tyrosine kinases/RTKs)會受精氨酸甲基化所調控,並研究闡明精氨酸甲基化在EGFR訊號通路與抗藥性上的重要性。
- 為PD-L1醣基化的研究先驅之一,並發現PD-L1醣基化參與癌症幹細胞逃脫免疫攻擊的機制。
榮譽獎項:
- 2022年國家新創獎(前15強)–以甲基化EGFR為三陰性乳癌腫瘤生物標記及癌症標靶。
|
|
共同主持人
鄒瑞煌 Ruey-Hwang Chou
現任職位:中國醫藥大學生醫科技產業博士學位學程/生物醫學研究所副教授/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分子醫學中心副研究員
研究亮點:
- 癌症惡化及抗藥性相關機轉。
- EGFR、FGFR及 RAGE 訊息路徑於癌症發展與治療之探討。
|
|
共同主持人
譚明 Ming Tan
現任職位:中國醫藥大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研究所教授
研究亮點:
- 長期從事癌症 細胞死亡與代謝,以及腫瘤細胞應激與免疫反應相關的研究。
- 有豐富的B7-H3研究經驗,近十年來發表了一系列B7-H3相關的重要論文,率領的團隊首先報導了高表達B7-H3對能量代謝重編程和對腫瘤幹細胞富集的影響,對B7-H3研究領域做出了重要貢獻。近年來也對研發腫瘤免疫治療抗體有濃厚興趣,正積極開展相關研究。
榮譽獎項:
- 中國醫藥大學延攬為英才學者。
- Mayer Mitchell Award for Excellence in Cancer Research。
- US NIH R01 Grant Awardee and Study Section Scientific Reviewer。
|
|
共同主持人
楊文豪 Wen-Hao Yang
現任職位:中國醫藥大學生物醫學研究所助理教授
研究亮點:
- 發現RNase 1可做為配體來促進乳腺癌幹細胞生成,有潛力被開發為乳腺癌血中標誌物用於開發乳癌臨床精準療法。
- 發現二甲雙胍可降低PD-L1在癌細胞膜上表現量來作為一種癌症免疫治療佐劑,協同增加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的療效。
榮譽獎項:
- 榮獲永信李天德醫藥科技傑出論文獎
- 榮獲財團法人臺北市林榮耀教授學術教育基金會優秀論文獎
|
|
共同主持人
張玲菊 Ling-Chu Chang
現任職位: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分子醫學中心副研究員
研究亮點:
- 中性白血球(neutrophils)、巨噬細胞(macrophage)與小膠質細胞(microglia)的免疫發炎作用機理。
- 新藥開發(抗發炎作用藥物、抑制神經退化阿茲海默症與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藥物,及抑癌藥物)。
- 目前為進行癌細胞死亡之研究,著重在依鐵性死亡(ferroptosis)與類凋亡。
|
|
共同主持人
李培志 Pei-Chih Lee
現任職位:中國醫藥大學生物醫學研究所助理教授
研究亮點:
發現EGFR突變肺癌對EGFR抑制劑抗藥性之共同因子PKCδ,並開發相關治療藥物。
|
|
共同主持人/核心平台負責人
張為超 Wei-Chao Chang
現任職位: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分子醫學中心研究員
研究亮點:
- 目前已開發多發性骨髓癌初診斷的單株化抗體類型分析之標準流程。
- 未來將以建立藥物殘留與治療效果之關聯性,以及精確分析微量殘存腫瘤細胞為主要目標。
|
|
共同主持人/核心平台負責人
黃智洋 Kevin Chih-Yang Huang
現任職位:中國醫藥大學生物醫學影像放射科學學系副教授/中國醫藥大學附醫轉譯研究核心副研究員
研究亮點:
- 實驗室以發展腫瘤新抗原癌症疫苗載體與細胞治療為研究主題以增強放射治療效益,並於2021年獲得國家新創獎–"共享" 新抗原腫瘤治療疫苗,亦獲得國科會科研創業計畫支持,進行CMC量產製程開發,未來將完成安全性與毒理性前臨床測試後,將朝臨床試驗進行。
- 獲得國科會2020優秀年經學者計畫支持,未來將持續以探討腫瘤微環境內抗腫瘤免疫能力及提升放射治療效果為研究方向。
榮譽獎項:
- 2021年國家新創獎-學研新創獎,主題為共享新抗原腫瘤治療疫苗。
- 2022年國家新創獎-學研新創獎,主題為共享型腫瘤新抗原細胞治療。
- 2022年度國家新創精進獎。
- Travel Award:The 19st Annual Meeting of the Japanese Society for Medical Oncology(JSMO 2022)。
|
|
共同主持人
邱紹智 Shao-Chih Chiu
現任職位: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細胞治療轉譯中心副主任/教授
研究亮點:
- 著重於免疫調節、腫瘤細胞訊息傳遞和免疫細胞療法課題。
- 發現惡性腦瘤之惡性轉移機轉,透過miR-7調控下游TBX-2蛋白與癌細胞EMT的轉換,臨床數據也顯示和惡性腦瘤患者惡性度有正相關。透過臨床樣本研究發現,PD-1與CD8 T細胞比例會影響臨床自體樹突細胞治療惡性腦瘤的結果,目前正進行細胞新藥第二期臨床試驗。
- 最新研究腫瘤抗原標靶 HLA-G,以此標靶創新研發出嵌合抗原受體(CAR)的免疫細胞,已證實在多種實體腫瘤動物模型上具有療效。
榮譽獎項:
- 2022年第十九屆國家新創-企業新創獎,獲獎題目:以三特異性標靶奈米抗體突破治療實體腫瘤微環境之困境。
- 2020年第十七屆國家新創-企業新創獎,獲獎題目:樹突細胞免疫治療惡性腫瘤之精準創新技術。
- 2019年第十六屆國家新創-學研新創獎,獲獎題目:可標靶多種實體腫瘤之嵌合抗原受體(CAR)免疫細胞療法。
|
|
共同主持人
江智聖 Chih-Sheng Chiang
現任職位:中國醫藥大學醫學院生物醫學研究所助理教授
研究亮點:
- 開發一站式精準免疫療法之新世代褐藻醣磁性奈米藥物,將免疫治療與追蹤診斷技術結合於單一奈米藥物載體上,成為一次世代的人造免疫抗原呈現細胞之新技術,成果發表於國際頂尖期刊Nature Nanotechnology(2018) 。
- 以單系統雙光療模組之奈米結構來追蹤、捕獲、及去除循環腫瘤細胞,降低癌症轉移風險。
- 開發磁引導結合抗體之雙標靶藥物載體與其相互機制之建構/探討,提供標靶載體以及磁引導相關技術於臨床應用之建議/指引。
榮譽獎項:
- 第17及19屆(前10大亮點技術)國家新創獎。
- 2020未來科技獎。
- 2022台灣奈米生醫學會優秀年輕學者獎。
|
|
共同主持人
余永倫 Yung-Luen Yu
現任職位:中國醫藥大學研究生事務處處長/轉譯醫學暨新藥開發研究所教授兼所長/生物醫學研究所教授/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分子醫學中心研究員
研究亮點:
在癌症表觀遺傳的研究上表現傑出,發現組蛋白甲基化轉移酶EZH2及酪氨酸激酶EGFR調控基因表現的關鍵機制,可進而轉譯發展標靶治療。
|
|
共同主持人
黃偉謙 Wei-Chien Huang
現任職位:中國醫藥大學副研發長/生醫所副所長/教授/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分子醫學中心研究員
研究亮點:
- 致癌基因新穎功能探索與新藥開發。
- 開發以非編碼核糖核酸為抗癌新策略。
- 環境污染影響癌症與抗藥性發生機制與對應策略。
榮譽獎項:
|
|
共同主持人
鄧喬方 Chiao-Fang Teng
現任職位:中國醫藥大學醫學院癌症生物與藥物研發碩士學位學程副教授
研究亮點:
- 建立次世代定序平台偵測並量化肝癌病人血漿中B型肝炎病毒Pre-S2突變蛋白做為根治性切除手術後肝癌復發的新穎生物標記。
- 證明Pre-S2突變蛋白陽性的肝癌病人腫瘤組織中高浸潤的Treg淋巴細胞和高表現的PD-L1免疫檢查點在肝癌復發扮演重要角色。
- 利用HBx基因轉殖小鼠為模型釐清根治性切除手術後B型肝炎病毒誘發之肝癌復發相關的肝臟再生訊息傳遞分子扮演重要角色。
- 利用HBx與Pre-S2突變蛋白基因轉殖小鼠為模型驗證薑黃素磷脂複合物可做為B型肝炎病毒相關肝癌新穎有效的化學預防治療。
- 利用原位肝癌小鼠模型證明肝癌細胞裂解物負載之樹突狀細胞疫苗合併PD-1/PD-L1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為新穎有效的肝癌免疫療法。
|
|
共同主持人
劉彥良 Yen-Liang Liu
現任職位:中國醫藥大學生物醫學工程碩士學位學程助理教授
研究亮點:
- 研究聚焦於組織工程與幹細胞、螢光顯微技術開發、生物材料輔助免疫療法。
- 劉博士至今已發表28篇SCI論文,獲證3件美國專利。
- 目前研究聚焦於建構免螢光標記之高涵量影像平台,結合人工智慧辨識癌細胞種類。
榮譽獎項:
- 2019 國科會年輕學者獎–哥倫布計畫。
- 2022 國家衛生研究院研究發展獎助計畫。
|
|
共同主持人
徐昭業 Jau-Ye Shiu
現任職位:中國醫藥大學生物醫學研究所助理教授
研究亮點:
研究方向為發展細胞力學檢測晶片,利用細胞吸附力偵測細胞對藥物的反應,此系統無需標示、靈敏度高可與一般藥物篩選平台相容。晶片製造簡單、成本低同時具備高通量與單細胞解析度,不僅可以檢測細胞力學分布狀態如同對細胞採集其「力學指紋」來精準分辨細胞對藥物反應的異質性,並利用高通量數據積累建立抗藥細胞的力學指紋資料庫。
榮譽獎項:
- 2021奈米科技創新應用計畫。
- 2022 國科會多年期獎助計畫。
|
|
共同主持人
劉詩平Shih-Ping Liu
現任職位:中國醫藥大學老化醫學博士學位學程教授
研究亮點:
- 發展EphA10作為腫瘤標靶的目標具有發展腫瘤免疫療法之潛力。目前將朝向開發CART與特異性抗體銜接藥物兩項目標來進行,初步成果已顯示EphA10作為標靶可以有效的抑制乳癌的增生,相關技術已技轉給聖安生醫,將進行後續抗體藥物優化與GMP等級藥劑開發,以利申請IND並進入臨床試驗。
榮譽獎項:
|
|
共同主持人
詹世萱 Shih-Hsuan Chan
現任職位:中國醫藥大學中醫學系助理教授
研究亮點:
- 研究聚焦於「三陰性乳癌及難治乳癌之轉移機制、藥物抗性及標靶藥物開發」,擁有多年抗體開發經驗及申請專利經驗,兼具基礎研究與新藥開發實務經驗。
- 開發CD24為三陰性乳癌抗體標靶治療策略、相關專利佈局以及產學合作。
- 發現長鏈非編碼RNA LOC550643及microRNA-149為三陰性乳癌進程及轉移之關鍵RNA分子。
- 開發植物新藥用於呼吸道疾病及代謝疾病。
榮譽獎項:
- 2013年國家衛生研究院傑出論文獎。
- 2018年財團法人乳癌防治基金會第三屆優秀論文獎。
- 2022年第十九屆國家新創獎「治療性CD24人源化單株抗體藥的抗腫瘤轉譯應用」。
|
|
校內諮詢委員
徐沺 Tien Hsu
現任職位:中國醫藥大學醫學院生物醫學研究所 講座教授 |
|
校內諮詢委員
張南山 Nan-Shan Chang
現任職位:中國醫藥大學醫學院生物醫學研究所 教授 |
|
校內諮詢委員
何元順 Yuan-Soon Ho
現任職位:中國醫藥大學生物化學暨分子生物研究所 特聘教授 |